30萬兩年變200萬:別被炒房“大忽悠”割韭菜

從房地產市場角度看,機構協(xié)作誘導個人加杠桿買房,無疑是在給市場埋雷。

“人人皆可買房,直到財務自由”“30萬兩年就變200萬”“某大學生在深圳半年買千萬房產”……日前,有媒體起底深圳炒房“忽悠鏈”,一些人被大V洗腦,交錢入會,層層盤剝,最后錢房兩空。

由于人口流入量大,土地緊張,加上政策利好,近來深圳房價漲幅較快。這也催生了炒房“忽悠鏈”,一些房地產大V依靠粉絲效應,忽悠購房者通過各種籌資手段瘋狂加杠桿買房,從中獲利。

報道顯示,類似的產業(yè)鏈運作,已相當成熟。常見套路是,先反復渲染買房暴富故事,以及房價上漲預期,收會員費指導粉絲買房,再和中介、小貸公司合作,為購房者提供墊資服務。沒有購房資格的,還可協(xié)助辦理落戶、假結婚等拿房票。其利益鏈,遠不止大V幫樓盤推盤然后抽成如此簡單。

以貸款為例,在房產大V指導購房者“操盤”過程中,中介墊資付全款,借殼辦理經營貸,再歸還墊資,拿到房本再償還貸款。深圳此前曾對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(guī)流入房地產市場進行清查,涉及正是此種情形。

由于有貸款墊資,一些購房者動輒用到上10倍的杠桿。但這種炒房模式存在重大風險。首先,房產大V渲染的上漲預期,未必會實現(xiàn),也或漲幅未必會覆蓋年化近40%的借貸利息;其次,調控政策一旦生變,購房者資金鏈可能就此斷裂,血本無歸。從這個角度看,機構協(xié)作誘導個人加杠桿買房,無疑是在給市場埋雷。

被起底后,相關房地產大V進行了否認。得看到,這些粉絲的確是自主購房,并無強迫交易情形。而且,購房者本著炒房暴富訴求,一頭扎進去,不顧個人資金實力,瘋狂加杠桿,如此心態(tài)本身有著很強的投機屬性。

但即便如此,這條炒房“忽悠鏈”仍值得追問。

其一,房地產大V面向粉絲的投資洗腦話術是否合適?如其預期沒實現(xiàn),這種行為該如何界定?再者,房地產大V和中介公司、貸款公司,是否有明里暗里的合作?比如,假結婚購房等違規(guī)操作,也值得調查。另據報道,提供墊資的小貸公司,未必都有合法的小額貸款牌照。如果是非法經營,牽線搭橋并從中漁利的房地產大V又該承擔什么責任呢?

不管怎么說,房地產大V、中介、貸款公司等聯(lián)合“圍獵”購房者,哪怕整個操作流程并不違規(guī),也都是在加劇投機炒房氛圍。因此,像深圳這樣的熱點地區(qū),要進一步規(guī)范市場秩序,堵住漏洞,避免企業(yè)貸流向房地產市場的類似現(xiàn)象。對炒房“忽悠鏈”涉及的違法違規(guī)環(huán)節(jié),還要加大查處力度。

另一方面,炒房現(xiàn)象愈演愈烈,資本往往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,基于此,對于那些金融貸款公司,也應大力清理,避免沒有牌照的小貸公司給炒房提供資金便利。

余寒(媒體人)

新京報

相關知識

30萬兩年變200萬:別被炒房“大忽悠”割韭菜
“30萬兩年變200萬”!他們飛到深圳炒房,結果把自己炒成“韭菜”
高鐵時代來臨,更多人買房要被割韭菜
地產內參|誰在忽悠“年后北京房價漲3成”?調查還原真實的北京樓市
SOHO高位套現(xiàn)195億 老潘戰(zhàn)略性“撤退”韭菜誰當?
警惕新型炒房 嚴查貸款“忽悠鏈”
買二手房,有以下6種情況,房產中介再“忽悠”都不要簽字
“租購并舉”成為馬甲外衣?絕不能讓“割韭菜者”一跑了之!
2020年,要將“存款變房產”還是“房產變存款”? 過來人一語道破
“深房理”涉事人員被處罰 不僅是因為“炒房”

網址: 30萬兩年變200萬:別被炒房“大忽悠”割韭菜 http://www.qpff.com.cn/newsview19089.html

推薦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