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副中心博物館預計2022年底竣工,日接待量約6千人次

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的首都博物館(東館)日前傳出捷報——主樓已出正負零,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。首都博物館(東館)是鑲嵌在城市綠心中的“古韻風帆”,集收藏保管、開放式展陳、科學研究、社會教育、文保修復等功能于一體,設計理念源于古運河圖景中的船、帆、水三個元素,向“運河之舟”致敬。

首都博物館(東館)建筑面積約為9.7萬平方米,建筑最高點48米,日接待量約為6000人次,計劃于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。

北投集團是首都博物館(東館)全過程代建單位,相關負責人介紹,主樓外立面兩側為斜拉索結構,市民共享大廳為大跨度造型鋼木結構,造型獨特、結構復雜,構件加工與施工安裝難度空前。為了克服冬季低溫帶來的施工影響,項目部盡全力保證工期,在施工面上加強覆蓋,使用被子、熱風機、圍擋等設施為場地保溫,同時投入2300多名工人,劃分為4個工作區(qū),并實行網(wǎng)格化、智慧化管理。

曾經(jīng),流淌千年的大運河承載的是一條條來往其上的船只,也記錄下了千家萬戶的喜怒哀樂。大運河不只是一條河,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紐帶。坐落在運河之畔,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的首都博物館(東館),在設計上以運河為線索,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筑,主樓形似巨帆,高高揚起;共享大廳形如船只,堅實厚重,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。

首都博物館(東館)定位為智慧型綜合博物館,建成后將充分利用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,向參觀者展現(xiàn)出一個北京文化遺產(chǎn)與自然遺產(chǎn)的寶庫,成為立足城市副中心、輻射京津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陣地和展示城市發(fā)展的生動窗口,為參觀者帶來文化熏陶與情感共鳴,進一步滿足市民的文化休閑需求。

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、圖書館、博物館三大建筑項目是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,位于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閑組團,是城市副中心“一帶、一軸、兩環(huán)、一心”規(guī)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,建成后將成為集文化體驗、共享交流、演藝演出、展覽展示、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活力組團,進一步滿足市民文化休閑需求,成為北京市又一代表性的新地標。

(責任編輯:王永超)

相關知識

城市副中心博物館預計2022年底竣工,日接待量約6千人次
北京城市副中心擬年底前新開工76項工程 竣工105項工程
城市副中心重點項目 北京學校中學部年底竣工
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帶動作用漸顯
十一當天全國接待國內游客近1億人次,同比恢復73.8%
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2024年年底完工
廣東景區(qū)三天共接待游客433萬人次
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工程加速建設
“五一”期間 重慶景區(qū)接待游客415.38萬人次
端午小長假全國接待游客4880萬人次,客流同比恢復五成

網(wǎng)址: 城市副中心博物館預計2022年底竣工,日接待量約6千人次 http://www.qpff.com.cn/newsview72101.html

推薦資訊